白露过后,铜川市宜君县迎来核桃成熟的时节。在宜君县梁塬卯沟之间,饱满的核桃挂满枝头,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条,在阳光下泛着油亮的光泽。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今年,宜君核桃又迎来一个丰收季,而这背后,离不开宜君县纪委监委全程护航的身影。

宜君县素有“关中绿肺”之称,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出的核桃以皮薄仁满、营养丰富闻名。近年来,为让这一“生态瑰宝”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,铜川市宜君县纪委监委立足职责职能,结合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,紧盯技术培训、补助发放、项目审批等环节的廉洁风险点,把监督贯穿核桃产业发展的全过程,督促县自然资源和林业部门履行职能职责,全力守护“宜君核桃”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金字招牌。
为了让零散的核桃林连成规模化种植基地,该县把品种选育和技术推广作为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,推广6项关键技术,建示范基地,补贴标准示范园,推进规范化种植,让果农在起跑线上抢先。
“过去技术跟不上,投入多、挂果少、品质差,现在种植专家上门开展技术培训,手把手教修剪、防病害。”哭泉镇核桃种植户刘铁柱拿着刚摘下的核桃,笑得合不拢嘴。在宜君县纪委监委的监督推动下,县核桃产业发展中心常态化开展技术培训,累计培训果农6870余人次,让科学种植管理理念扎根田间地头,为核桃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深加工、品牌化是核桃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。针对核桃加工企业的急难愁盼,在项目规划环节,宜君县纪委监委强化“室组地”联动,对企业用地规划、产业扶持资金拨付等环节开展全程监督。
“当初我们从提交用地申请到批复用了不到一个月,纪委同志专门打电话问我有没有遇到困难,这效率真是太高了!”宜君县棋盘镇马泉村核桃制品工厂负责人兴奋地说。如今他的生产厂房建设已经完工,设备安装调试进入尾声,对后期发展充满了期待。
今年以来,宜君县纪委监委还联合发改、财政等部门围绕核桃产业发展中的扶持资金发放、项目建设实施等开展专项督查,推动整改问题23个,查处违纪违法干部5人。
“既要让产业规模上去,更要让群众腰包鼓起来。”在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推动下,该县农业、林业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,持续加大产业扶持力度,倾力打造地域品牌,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助农增收。在深加工上,当地开发核桃辣子酱、核桃乳、核桃油等产品,培育出“西邮美农”“棋智”等多个品牌,通过电商、参展、产销对接会等提升宜君核桃的知名度,擦亮了“宜君核桃”的品牌名片。

如今,宜君核桃种植面积已达15.1万亩,年产量2.1万吨,产值突破2.7亿元,核桃已经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“硬核”支撑。漫山的核桃林里,采摘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,这丰收的喜悦里,既有果农的辛勤汗水,更有纪检监察机关护航发展的责任担当。
宜君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核桃产业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重要途径。我们将立足监督再监督,不断织密织牢产业监督网络,广泛收集果企和农户的急难愁盼问题,坚决清除发展路上的‘绊脚石’,护航核桃产业蓬勃发展。”(陕西日报记者赵杨博 通讯员 蔡利娜)